TFBOYS十周年演唱会落幕,带动了西安当地4.16亿元的旅游收入。这场火爆的演唱会除了让公众看到粉丝经济、演艺市场的火热,在整个演唱会前后过程中出现的“乱象”,也再次把“疯狂追星”这一话题摆在公众面前。
豪掷千金买天价票、粉丝抱团对骂、为抢占应援有利位置大打出手、使用各种手段违规进场……这些疯狂的追星行为,引发了公众的担心。相比较而言,在未成年人群体中,更容易出现不理智的追星行为。
每一代人的成长记忆,都有偶像的身影,如何引导未成年人理智追星,甚至把追星变成正向成长的动力,是老师和家长们需要关注的教育话题。成长学院特别邀请了教育方面的专家,从教育、心理等角度,来解读关于“追星”的种种问题。
追星不一定是坏事
了解追星的内因
可以说,“追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几乎都有过自己喜欢的偶像,只不过在追星行为的程度上有所不同。
抚顺市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主任孙哲认为,对于追星不需要一杆子打死,应该区分正常追星和非理智过分追星的行为。通常来讲,比较理性的正常追星可以为生活增添乐趣、放松心情,还能增加人际交往的共同话题。另外,接触文艺工作者参与创作的文艺作品也能陶冶情操,给人带来正向能量和生活动力。
而如果有些追星明显脱离现实或与现实冲突,对偶像产生极其强烈的崇拜、爱慕、迷恋等情感,把时间大量投入在某个偶像身上,通过各种方式付出来关注支持自己的偶像,甚至不顾及身边人的感受、超出家庭与个人经济承受能力,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则属于非理性“过分”追星表现。孙哲说,“在给我们打过来的咨询电话中,就有一些案例是因为孩子追星产生的问题,比如偷家里钱去追星,满脑子都是追星的事,完全放弃了学习。”
如果孩子身上出现了过分追星的状况,孙哲表示,家长首先应该先弄明白为什么孩子会产生这样的行为,然后再针对内因采取相对应的应对措施。“这里面有一个‘拟社会关系’的概念,就是粉丝与明星建立一种单方面的、虚拟的、情感化的关联。”
孙哲解释,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一种补偿或替代心理所导致的,“一方面是对自我认同缺失的补偿。当人的自尊受威胁、自我身份不被明确、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等时候,或是学习工作生活没有成就感,自我评价过低时,往往要彰显其拥有的东西,启动与他人的联结来满足补偿心理需求,比如疯狂购买奢饰品、我的偶像如何厉害等。”因此,为偶像应援、花钱支持、单方面情感联结等成为生活追求的重要内容。
还有一种导致“疯狂追星”的原因是亲密关系缺失,这就需要发展新的人际关系来替代和弥补。“最简单的、最快的方式就是与偶像建立单方面的心理联结,进而获得安慰、支持,在粉丝圈中满足归属感和认同感。”
孙哲表示,青春期是青少年自我形象、自我认同构建的关键时期,如果家庭教育不当或缺失,亲子关系不和谐,则青少年容易受到明星的影响,进而形成“拟社会关系”心理。因此对于孩子出现“疯狂追星”行为,家长们应该更深层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也反思一下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是否出现问题。
四个方法应对孩子“疯狂追星”
如何避免孩子出现疯狂追星行为,以及出现后应该如何缓解应对,孙哲也给出了家长们一些建议。
给予孩子健康成长必要的情感养分
当下,家长们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生理和学业的发展,往往忽视了心理上、情感上的关爱。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养分,巨婴、空心人等就是成长中长期心理养分不良的结果,而迷恋偶像等也是内心空虚、爱与归属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的结果。
多倾听、理解、共情和尊重。不论孩子说了什么或是做了什么,首先不要评价对错,多听多了解才会有更多的理解,然后才会跟孩子有更多的情感共鸣与感同身受,这会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这是家庭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
给孩子客观的鼓励和赞赏
家长应该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同时引导孩子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不过不要为了表扬而表扬,这会使孩子形成不切合实际的优越的自我评价——形成“偶像包袱”。
家长要实事求是的鼓励表扬,要具体化。在某个状态或行为上,拿孩子的今天和过去相比,发现细微的变化,给予具体的表扬。
批评和惩罚掌握“度”和方法
家长对待孩子的错误和问题在态度上要端正。错误和问题会伴随人的一生,有些孩子身上的问题家长身上也有,面对这类问题,家长要先包容理解,而不是直接批评教育。另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问题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家长要有耐心,不要把注意力执着在错误和问题上不依不饶,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要明白榜样的影响是最有效的教育。
其次,在批评的言语上,要避免个人情绪化,注意用词,避免对孩子的能力和人格进行侮辱与伤害。
积极丰富家庭生活
学习对孩子来说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虽说重要,但也不是全部,就好比工作对于家长来说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家长们可以给孩子丰富家庭生活,比如给孩子参与家庭管理建设的机会,让其力所能及的承担生活任务。在孩子不同年龄阶段,家长要多发起、多陪伴、多参与孩子的休闲娱乐文体活动。另外,多给孩子自主空间和时间。
辽沈晚报记者 张铂
追星也能追成“励志故事”
周笔畅:希望粉丝能接收向上的力量
人气歌手周笔畅曾经谈到“追星”的话题时表示,偶像其实是很广义的,并不仅限于娱乐明星,在每一个领域里能给予大家正能量并且让人崇拜的人都称之为偶像。
周笔畅也分享了自己作为粉丝的追星经历:出道时受到陶喆大哥的影响,喜欢上R&B;如今是凯蒂·佩里的粉丝,觉得总能从对方身上感受到快乐开心的能量。而自己作为一名歌手,希望通过音乐的方式来传递自己的正能量,给予粉丝们温暖向上的力量。
五年努力 白宇粉丝成其广告女主角
偶像对许多人来说是疲惫时的慰藉,或是低气压时的快乐来源。一位白宇五年的老粉靠自己的努力,最终当上了白宇代言的广告片女主角。
这位女粉丝2016年因为看了《美人为馅》喜欢上白宇,为了一睹偶像风采还去参加活动,当时更是幸运地蹲在白宇身后一起拍大合照。活动现场白宇表示,“一定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因为只有你们成为更好的人,更强之后才有能力保护自己身边爱你和你爱的人。”这句话就这样刻在女粉丝心里,不管是面对生活还是追星,她都尽心尽力,5年后更迎来和白宇一起拍摄广告的机会。而她在拍摄现场仍维持专业姿态,完全没有将私心带到工作上。对此许多网友都称赞:“我在喜欢你的同时也在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才是真正的追星成功吧。”
跟随偶像一起成长 王俊凯粉丝考上北大
在《少年听你说》的节目中,王俊凯的粉丝李汝佳分享了自己追星的故事。李汝佳并不是大家眼中特别乖的“学霸”,她有自己喜欢的偶像,她房间里有一片属于王俊凯的天地,摆满了王俊凯的杂志和海报;她也会跟着其他粉丝一起投票打榜……除了这些之外,她也会跟着做公益,做正能量的事情。虽然她也追星,但是她找到了一种正确的追星方式,她一直努力,追随着偶像的脚步不断成长进步,最终考上了北京大学。她用正确的追星方式告诉大家:喜欢他,就要变得跟他一样优秀。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