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跑”坡耕地变身高产增收田

本报记者 田 甜

金秋时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招束沟镇地宫村迎来丰收,村里近6000亩梯田片片金黄。田间地头往来穿梭的农机和点缀其间的农民共同构成一幅农业现代化丰收图景。

10月2日,记者在地宫村一处梯田看到,收割机驶过,一排排玉米连秆带穗被卷入机器中,不到半小时,一整块地的玉米就收割完毕。正在指挥收割机作业的地宫村村民张贵江告诉记者:“以前的秋收远没有现在这样省时省力,过去这片都是坡耕地,春播秋收全靠人力畜力,亩产也就1000斤出头。”

过去,招束沟镇地宫村农田以坡耕地为主,坡耕地跑水、跑肥、跑土,机械化作业难度大,成了当地农民最大的心结。今年年初,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地宫村近6000亩坡耕地被修建成层叠的水平梯田,给“靠天吃饭”的农户带来了新期盼。

张贵江高兴地说:“梯田建成后,我们可以开农机到地里干农活了。土壤条件改善以后,亩产能达到1700斤以上。”

近年来,阜新以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基础,以拦截微径流、兴修土坎梯田和改造坡耕地为重点,以实现粮食安全为中心,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阜新市水利事务服务中心水土保持工作部部长李宏伟介绍:“针对阜新坡耕地量大、水土流失严重的特点,我们积极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使‘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坡耕地变成‘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梯田。”

如今的阜新,沃野披金、梯田交错、“丰”光无限……大片的高标准农田“托稳”了农民稳产增收的信心,一片片坡耕地正在变身新粮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