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为了挽救患有尿毒症女儿的生命,母亲石红艳毅然决然的将自己的一只肾捐给了女儿。
当时,石红艳一家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为了回馈社会,石红艳带头成立了鞍山市立山区巾帼学雷锋爱心联队。
无论刮风下雨,她每周都会带着队员到南沙河畔捡白色垃圾。
每个星期都会 去南沙河畔捡垃圾
10月10日,59岁的石红艳又带领队员到立山区南沙河畔捡垃圾了。带着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扫帚、钩子等工具,在河道旁边进行了垃圾清理。石红艳告诉记者,保持生态环境美化对居民的健康尤为重要,为此,她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保证河道的生态环境,每周都要对河道的垃圾及周边的杂物进行清扫,全力以赴维系好南沙河畔的生态环境。
河道内的垃圾不好清理,石红艳便自掏腰包买了一些钩子,在清扫河道内的垃圾时,便用这些钩子将垃圾捞起。由于河道内的杂草和淤泥较多,每次在清理时还要穿上防水的靴子,这样在作业时才能更加安全一些。采访中,石红艳告诉记者:“每次清理垃圾都得用上3个多小时,如果遇到河道内不好清理的垃圾,就得花费4个小时以上。河道旁边的垃圾我们都会直接将其装入环保兜子中,清理结束后一起将这些垃圾放入指定的处理地方。”
被省文明办评为
“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从2019年成立公益团队后,石红艳便一直带着队员每周都坚持到南沙河畔捡白色垃圾。5年来,石红艳从来没有缺席过,即使自己身体不舒服,也从来没有停歇过。队员王丽说:“队长就像铁人一样,别看她是个女人,干起活来一点不含糊。每个星期都坚持带我们捡垃圾,就冲这毅力,我们都很佩服她。”
就因为捡垃圾这事,石红艳率领的立山区巾帼学雷锋爱心联队,被省文明办评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这一殊荣也是鞍山市众多公益团队唯一一个榜上有名的。石红艳表示:“殊荣是对我们所有队员最大的肯定和鞭策,我们还会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把家乡的河道生态环境打造的更为纯净和美丽。”
自掏腰包为居民安装休闲椅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个小广场内有几把绿色的休闲椅。正在休闲椅休息的居民张阿姨称,这些休闲长椅都是石红艳帮咱居民安装的,就是便于居民休息用的。大家都非常感谢她,尤其是社区的老年人,下楼后有一个休息的地方,非常暖心。
原来,这5个户外休闲长椅都是石红艳自己拿钱为居民们安装的。提起这事儿,石红艳认为:“这些都是我能为居民们做的力所能及的事,看见年龄大的居民下楼后没有坐着的地方,我便想给大家安装几把椅子,便于大家休息。夏天时受到阳光照射的太厉害,椅子上有些地方被腐蚀,我便将这些休闲椅刷了一层绿色的环保油漆,看起来就很美观了。”
今年夏天,石红艳听说居民们想以乒乓球的方式锻炼身体。但户外没有乒乓球台。于是,石红艳又自掏腰包,花了1000元钱买来一个乒乓球台,无偿让居民们打乒乓球。潘清高大爷告诉记者:“小石真是个好人,帮我们居民做了好多事,从不讲报酬,就是奉献。对她的行为,我们居民特意还给她送了一面锦旗以表感激之情。”
每个月都为
空巢老人洗脚、理发
帮助孤寡老人,为空巢老人义务洗脚、理发、打扫卫生,这些公益活动也是石红艳的必修课。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石红艳每个月都会抽出半天的时间到养老院,为空巢老人洗脚、理发、整理卫生。到孤寡老人的家里,帮其做饭、买菜、打扫家务。
每逢月初,这些老人都会期盼着石红艳和她的队员早点来。值得一提的是,王明是一位孤寡老人,年龄大、身体不好,没有儿女照顾。石红艳得知后,每个月都会去老人家里,帮其打扫卫生,给老人洗脚,为老人做一顿饭。2年来,王明早已把石红艳当成了自己的亲女儿,石红艳每次去看望老人时,王明都特别感激。
母女俩签订了
遗体自愿捐献协议
早在2011年,石红艳的女儿于雨含当时患有尿毒症期间,母女俩便一同签订了遗体自愿捐献的协议。石红艳回忆,“当时我们家太难了,女儿的症状也越来越重。多亏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我也成功将自己的一个肾捐给了女儿,挽救了女儿的生命。所以,我和女儿就想回报社会,感恩这些好心人对我们的帮助。在郭明义爱心工作室,自愿签订了这份捐献协议”。
对话
记者:每周都去捡垃圾,真的能坚持住吗?
石红艳:说实话,刚开始去几次真的没什么。但后来一直在坚持这事儿,确实也挺不容易的。这种毅力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但我告诉过我的队员们,只要我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记者:女儿的身体怎么样了?
石红艳:孩子目前在外地工作,身体还好,当时多亏了社会上众多好心人的帮助。
记者: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石红艳:首先希望女儿的身体健康,也希望我的身体棒棒的,带领我们的公益团队坚持做更多对社会、对居民有意义的事情。
辽沈晚报特派鞍山记者 贾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