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振波
关键词
粮药套种
采访对象:罗峰
新宾满族自治县罗峰中草药合作社理事长
眼下,正是玉米收获的季节。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赫图阿拉村罗峰中草药合作社的药材基地里一派忙碌景象,一车车金黄的玉米从田头运到家,村民忙着整理、晾晒、剥皮,药田亦能带来粮食丰收的喜悦。
“这几年,我们采取中草药套种玉米的方式,一块田赚到两份钱。玉米不仅可以为药材遮阳,保障药材生长;同时,玉米收获后也能增加村民的收入。”据合作社理事长罗峰介绍,今年,合作社种植了300余亩中草药,套种玉米采用加密株距、拉长行距的方式,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通风透光,产量不减反增,光靠玉米就能获得收入20余万元。
玉米属于高秆作物,中草药正好相反,当药材还是小苗的时候,玉米正好为其遮光避阳。罗峰说:“野生细辛、白鲜、苍术多生长于林下,采用套种方式相当于为中草药生长营造了仿生态生长环境。玉米与中草药能同步进行田间管理,减少人工投入。这样算下来,今年这300亩地总收入可达70余万元。”
罗峰尝到了“粮药套种”的甜头,也破解了粮食与药材“争地”的难题。罗峰说, 种植中草药前期投入大,后期见效慢,得等三五年后才能见到效益,让不少想种中草药的村民打了退堂鼓。2017年,罗峰又是请教专家,又是买书学习,开始研究套种技术。经过6年的研究、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中草药套种玉米方法。
赫图阿拉村党支部书记罗天成告诉记者,现在,村里不少农民依靠种植中草药走上了致富路,村民纷纷盖新房、买轿车,让人深刻感受到了发展特色产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近年来,新宾县积极探索农业种植新思路,鼓励农户一地多用,实施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复合种植,不仅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而且可以有效保障粮食安全。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全镇推广,助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目前,新宾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6万亩,形成了规模化、区域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农业经济增长中占主导地位。其中,辽细辛栽培面积达1.5万亩,年产量950吨(干品),国内市场上60%的辽细辛产自这里;年产值6000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740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