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砥砺奋进 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本报记者 张继锋 崔 治

核心提示

渤海湾云飞浪卷,渤海潮涛声如啸。

今年,锦州市坚决把贯彻省委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作为各项工作的“总牵引”,扛重任、当先锋、走在前。谋定“136921”高质量发展战略,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抓好“建设东北陆海新通道、打造物流枢纽城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3个重大发展机遇,做强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6个重点主导产业,发挥9个开发区(园区)主战场作用,实施工业企业产值和经营主体两个倍增,每年引进落地1000个重点项目。

拼搏结硕果,同心谱华章。今年1月至10月,锦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五位。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4项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增加值同比增长8.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二位,创两年来增幅新高,工业倍增行动效果显现。

时下,锦州市正按照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强化系统谋划,理清工作思路,明晰前进路径,采取超常规举措,形成了具有指导性、实用性、时效性、操作性的工作体系。与时俱进,创新开拓,倾锦州所有、尽锦州所能,奋力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承载城市、东北临港现代产业基地城市、东北对内对外开放枢纽城市、区域科教创新领军城市、辽宁现代大农业先行城市、北方文体旅融合目的地城市、辽西公共服务优享城市、一流营商环境优等城市。在今年坚决实现首战告捷的基础上,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

项目为王 

全年开复工项目1100个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11月27日,记者在今年新建成的锦州康泰润滑油添加剂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润滑油添加剂项目车间看到,内操员正在中央控制室进行硫磷化釜升温操作。很快,生产材料经过皂化工序及过滤工序转入滤后罐……“项目投产后,公司将拥有完整配套的一体化生产线,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9.5亿元。”锦州康泰润滑油添加剂有限公司总经理毕作鹏介绍,目前,公司正在筹划和建设三期工程,预计到2025年完成建设,总产量超过25万吨。

今年,锦州市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对已开工的重点项目抢抓施工期,加强要素供给,实现提速快跑。对已签约的重点项目动态管理、专班推进、挂图作战,力争第四季度开工建设,全年开复工项目达到1100个。对天融循环经济产业园、上海复星奥鸿创新药、国机集团零碳产业园、中国物流包装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完善审批手续,做好要素保障,为明年春季开工做好充分准备。坚持“三资齐抓”“三企联动”,积极对接蒙俄,深耕长三角,融入京津冀,强力开展精准招商活动,做好项目包装储备,强力推动中石油与康泰润滑油战略合作、华润循环经济产业园、中盐盐化工产业园、中信钒电解液等项目签约落地。

锦州市千方百计抓好企业服务,加快倍增发展。坚持“保企业就是保发展,稳企业就是稳增长”,强力推进“16132”工业企业倍增计划,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精准聚焦,坚持“一企一策”“多企一策”,高频调度企业运行,强化产业政策扶持,高质量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解决企业融资、用工、科创等发展难题,搭建产供销发展平台,帮助企业拓市场、抢订单、去库存,助力企业倍增发展。

招商为要

实际利用外资额增长8倍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今年,锦州市强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9个开发区(园区)新组建41个招商局,聘任社会化招商力量,实施“两套体系、双线作战”;组织央地合作、医药健康、文旅融合、食品加工、冶金新材料、驻辽商会锦州行等大型主题招商活动,全市共开展国内招商活动1166批次,723个重点项目签约,中石油能源安全、大唐产业及绿色能源、中城石金智能装备产业园、中化赛鼎油砂利用等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开展项目集中开复工、项目拉练活动12次,中电光谷锦州智谷、锦州石化40万吨针状焦、兵器集团北方能源基地、神工半导体级硅制品、康泰8.5万吨润滑油添加剂及研发中心等963个重点项目开复工。今年前三季度,引进国内实际到位资金401.4亿元,同比增长25.9%;实际利用外资额3948万美元,同比增长8倍。

全力扩大招商引资,构筑开放发展新格局。锦州市锚定“3亿吨港口吞吐量、3000亿工业产值、30万人口规模”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目标,着力推动港产城融创发展。积极建设东北陆海新通道,加快推进锦州港30万吨航道和2个30万吨泊位建设,通过空间布局规划、整合土地资源、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推动港口功能和临港产业两个转型升级,建设临港现代产业中心。深化中俄贸易、苏锦合作、融入京津冀,推进中蒙俄物流示范园区建设,积极申建国家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恢复性增长。

营商环境建设是招商引资的基础。今年,锦州市拿出敢想敢干、真抓实干的劲头,确保“零推诿”;保持马上就办、立即就干的速度,确保“零延误”;追求全面细致、准确无误的质量,确保“零差错”。锦州市进一步深化行政权力规范化、标准化,制定政务服务事项环节标准,规范政务服务事项服务指南要素。全面开展“清风辽宁政务窗口”建设,围绕权力事项清单、办事不找关系路径等5个方面内容,进一步对关键核心要素和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进行提炼和转化,让企业和群众“易读、易懂、易办”,政务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出台《锦州市2023年“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指导意见》,统一线上线下标准,规范办事指南、办理流程、一次性告知单等。目前,共发布涉企不动产、人力资源服务、员工招聘、企业职工退休、军人退役等35个一件事,梳理事项124项,办理时间压缩62.4%,办事材料压缩51.55%。

创新为先

实施创业“百千万”工程

攻坚克难,开拓创新。

今年,锦州市全力打造区域科教创新领军城市,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实施创新创业“百千万”工程,建设一百个以上“双创”平台,设立千万元以上“双创”基金,吸引万人以上人才创业就业。构建“领军人才+创新企业”“专家顾问+产业园区”“创新平台+产业链条”的“3+”模式,以大学科技园、锦州数字城、中电光谷锦州智谷等为重点,积极新建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引进一批“双创”平台。面向大院大学大所建立领军人才库,推动重点企业与领军人才紧密融合、深度合作、力量叠加,开展关键技术攻坚,推动产业升级,培育创新森林,打造创新生态。

锦州市制定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一体推进,培育创新森林,打造创新生态。构建“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体系,9所高校设置的155个专业与“6+1”主导产业高度契合,与270家企业开展紧密校企合作。辽宁理工职业大学、锦州师专新校区建设进展顺利。大学科技园、锦州数字城等“双创”平台引进中关村、58同城等“五型经济”。制定出台“高校学子留锦来锦政策16条”,在省内15所高校开展“市级领导进高校、集聚人才促振兴”活动,集聚高校毕业生近万人。企业主体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集群”获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85家,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6.9亿元。

锦州市构建了纵向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为梯队,横向以“爆品、双五、深科技”为特色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全面推进以国家级平台为引领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布局一批高水平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落户锦州。“锦州市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获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6+1”重点产业,会同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在引育壮大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专项行动”,以创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统领,打造服务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科技创新高地。

蓝图已经绘就,逐梦惟有笃行。

锦州市把扛牢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光荣使命作为实施三年行动的“硬支撑”,编制了《锦州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规划纲要》,谋划了“一枢纽、两中心、两高地”的发展框架。“一枢纽”即依托空港、海港、铁路、公路、管道、网络“六位一体”的交通枢纽优势,提升物流集散能力,打造国家级物流枢纽。“两中心”即围绕“临港”优化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通过链式集聚、集群发展,建设临港现代产业中心;依托9所高校、12万在校师生,以及众多创新平台和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区域科教创新中心。“两高地”即依托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强力打造“文化名城、旅游强市”,建设全国知名的区域文旅融合发展高地;着力提升医疗、商贸、金融、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扩大辐射范围,建设区域公共服务优享高地。通过“一枢纽、两中心、两高地”建设,奋力打造带动辽西、辐射东北和蒙东、联动京津冀的区域中心城市。

首战之年·一线

年产40万吨针状焦装置主体年底建成

本报讯 记者崔治报道 11月27日,记者在锦州石化公司年产40万吨针状焦装置建设项目现场看到,焦炭塔23.9米标高结构混凝土浇筑已完成,正在进行混凝土养护。如今,项目建筑物主体、构筑物及设备基础工程、动静设备安装已全部完成,土建工程已完成85%。据现场负责人介绍,工程主体建设计划年底前完成,明年即可投产。

被喻为“黑金”的针状焦是锦州石化的创效功勋。作为中国石油集团最大的石油焦生产基地,锦州石化的针状焦不仅为国内最大的人造石墨负极企业提供原料,为冶炼金属行业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而且凭借接轨国际市场的产品标准,在海外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锦州石化抓住清洁能源发展、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建设风口,打造世界级针状焦生产基地,全力推进“减油增化”“减油增特”,不断拉长产业链条。

记者在针状焦生产车间看到,针状焦装置回转窑内,生焦块在1400℃的高温下变成灼热的焦流,在操作人员娴熟的操控下,缓缓进入焦冷器进行定型……“针状焦不仅为新能源行业制造锂离子电池负极企业提供材料,也为冶炼金属行业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从笔记本电脑电池、新能源汽车电池,到应用在发电行业的蓄能电池,都在用我们锦州石化生产的针状焦作为原料。”正在车间巡查的锦州石化生产技术处处长邓兴硕对记者说。锦州石化是国内油系针状焦生产技术发源地,产品通过欧盟ROHS认证,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不断实现量的提升、质的跨越,做强做大石油焦类产品。今年1月至10月,锦州石化石油焦类产品累计销售同比增长24.92%,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今年,锦州石化新开工建设年产40万吨针状焦装置,公司以建成“环境优美、创效突出、技术先进、质量高端的世界级针状焦生产基地”为目标,加强总体筹划,科学制定进度目标,明确主要建设节点,统筹各方力量,高标准抓好施工建设。锦州石化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施工组织,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加快年产40万吨针状焦装置项目建设进度,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项目建成投产后,锦州石化针状焦每年总产能将从15万吨提升到35万吨,可实现分类分级规模化、系列化、定制化生产,满足高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首战之年·观潮

闯出新天地 干出新业绩

崔 治

振兴新突破,潮涌渤海湾。

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的召开,描绘了实现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的宏伟蓝图,发出了攻坚冲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动员号令。锦州市扛牢职责使命,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对标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五项重要任务”,对标辽宁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贯通“一枢纽、两中心、两高地”的区域中心城市总体谋划,贯通“136921”高质量发展战略,倾所有、尽所能,奋力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承载城市、东北临港现代产业基地城市、东北对内对外开放枢纽城市、区域科教创新领军城市、辽宁现代大农业先行城市、北方文体旅融合目的地城市、辽西公共服务优享城市,为全省实现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贡献锦州力量。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承载城市。锦州市把项目建设作为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承载国家战略、推动全面振兴的第一抓手,坚持“三资并重、三企齐抓”,开展“两套体系、双线作战”,围绕央地合作、粮食安全、产业安全、能源安全、重大生产力布局、重大基础设施等,今年包装储备项目1650个。2024年计划开复工项目1000个,形成谋划储备一批、前期准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达产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强力推进工业倍增,打造东北临港现代产业基地城市。锦州市聚焦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使命,锚定2025年工业倍增目标,主动对标全省4个万亿级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打造千亿级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千亿级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及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食品加工4个200亿级的产业集群,构建具有锦州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16132”工业企业倍增计划,持续落实专班包扶、金融支持、要素保障、助企纾困措施,加快形成2个千亿产业集群,6户百亿元、10户50亿元、30户10亿元和200户亿元以上企业梯队成长格局。

强力推进通道建设,打造东北对内对外开放枢纽城市。锦州市坚决秉持共建共享理念,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和枢纽城市的优势和作用,带动周边城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向北开放出海、深化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对内开放,形成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辽西地区成为振兴发展新增长极。加快建设东北陆海新通道,推进锦州港30万吨航道、30万吨泊位等通道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通道辐射共享能力。着力推动港产城融创发展,加快实现开发区“3亿吨港口吞吐量、3000亿工业产值、30万人口规模”的建设目标。加快申建综合保税区和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加快建设中俄贸易与物流集结中心,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最便捷进出海口。融入京津冀,深耕长三角,深化苏锦合作,构建各地对苏合作大通道,打造东北对内开放“桥头堡”。

“闯”出一片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干”出一番蒸蒸日上的新业绩。作为“英雄城市”,锦州市当仁不让地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努力当先锋、扛重任、作表率。坚决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明确11个方面、52项重点任务,奋斗三年、攻坚三年,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实现首战告捷,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首战之年·看点

项目建设“加速跑”

本报记者 文继红

冬日的锦州大地涌动着生产建设的热潮。锦州黑山二期200兆瓦风电项目首批风机并网一次成功,向着年内全容量并网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今年,锦州市全面提速项目建设:锦州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锦州隆润7万吨染料及中间体、典冠科技智能自动化装备生产基地建设、锦州神工半导体级硅制品生产建设(六期)、锦州康泰润滑油添加剂有限公司润滑油添加剂项目等延链补链强链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绿色智慧公交示范、西安街市场及周边改造、福州街跨女儿河大桥等民生项目加速推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