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海洋经济 释放“蓝色潜力”

本报记者 刘立杉

核心提示

11月28日,以“向海图强,释放‘蓝色引擎’新动能”为主题的盘锦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会上,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证分析了盘锦市海洋经济发展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积极为盘锦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盘锦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重要区域,区位优势卓越,海洋资源丰富。今年前三季度,盘锦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124.9亿元。接下来,盘锦市将全力实施产业强海、科技兴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等举措,稳步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为辽宁建设海洋强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力量。

资源优异

让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底气更足

“盘锦作为沿海型城市,有着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海洋经济发展历史,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自从盘锦港建成以来,盘锦海洋经济新的内涵已经形成。”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盘锦市海洋经济研究会会长李晓东如是说。

盘锦市地处渤海辽东湾底部,位于中国最北海岸线,中国七大河流之一的辽河从这里入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彰显了盘锦市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

地处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的盘锦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重要区域,是联结辽南、辽西与辽中三大经济板块的重要节点和“辽满欧”“辽蒙欧”“辽海欧”三大通道的唯一节点。盘锦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大连—营口—盘锦主轴与渤海翼(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的交会区域,是有机联系辽宁沿海经济带“一核、一轴、两翼”总体布局框架的枢纽区域。盘锦港是连接南北通道,日本、韩国以及中欧班列等多个通道的节点港口,更是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最直接最便捷的出海口。

蓝色的海洋,还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湿地资源和油气资源。

盘锦市海域面积142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124.15公里,沿岸众多河流入海,营养盐丰富,饵料生物充足,是辽东湾渔业资源的重要繁殖场。盘锦市拥有“天下奇观”红海滩、世界上植被类型保持完好的最大芦苇荡,水稻田以外的各类湿地面积达2496平方公里,其中自然湿地2165平方公里、人工湿地331平方公里,湿地保护面积1240平方公里,占自然湿地的57.3%。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栖息着各类野生动物478种,是丹顶鹤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全球黑嘴鸥最大种群的繁殖地、斑海豹重要产仔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盘锦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依托卓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海洋资源,向海图强抢先机,纵深推进海洋强市建设。着眼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深度参与“一圈一带两区”建设,构建“一圈一带一区”(临港海洋产业圈、海洋生态保护带、辽滨核心支撑区)海洋产业新格局;依托岸线建大港,从辽河时代步入海洋时代,形成了以海洋渔业、海洋油气、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旅游为主导的四大产业体系。海洋经济表现出的强劲韧性和无限潜力,正在成为拉动盘锦市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持续发力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年终岁尾,四大海洋经济产业体系所呈现出的骄人成绩,令人瞩目。

在海洋渔业上,盘锦市重点推进辽河口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完成投放人工鱼礁9.13万空方,支持辽河口海域海洋牧场数字化改造,利用5G、北斗等数字化技术赋能海洋渔业提质增效发展。

在海洋油气开采上,中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所属盘锦海域太阳岛、葵花岛、笔架岭等油气田生产稳定,葵东1平台3口油井于今年顺利开井,原油年产能达到13万吨左右、天然气年产能力达4000万立方米。

在临港物流上,盘锦港10万吨级拓宽型深水航道建成投用,万吨级泊位总数达到29个,开通班轮航线15条、外贸线路23条,建成东北、内蒙古内陆干港7个,初步形成多式联运的区域性枢纽交通网络;年通过能力达到8000万吨,成为国家“北粮南运”主要装船港。

在海洋生态旅游上,红海滩风景廊道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金帛滩海滨浴场、二界沟渔业综合体等滨海旅游设施不断完善,中国最北海岸线冰凌穿越挑战赛两次入选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和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全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

年初以来,盘锦市持续实施辽河口海洋牧场生态建设工程,投放人工鱼礁3.5万空方、苗种面积近2000亩;全市海水产品产量4万吨,海洋渔业总产值5.1亿元;油气采掘生产稳定,海上区块油气当量达40.47万吨;滨海旅游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产值同比增长107.3%;临港物流稳步推进,港口货物吞吐量3145.8万吨,集装箱34.1万标箱。今年前三季度,盘锦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124.9亿元。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盘锦市始终坚持海洋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同向发力,将保障入海河口三角洲生态系统的完善、全面、健康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盘锦市深入实施“蓝色海湾”生态建设工程,累计恢复滨海湿地8.59万亩、自然岸线15.7公里,打造了全国最大的“退养还湿”单体工程,有效解决辽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破碎化问题,黑嘴鸥、斑海豹等海洋珍稀物种栖息地环境得到大幅改善。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换实现机制,编制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建设“产学研用”技术平台,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进实施辽东湾蛤蜊岗原生优质海洋资源养护区建设等海洋优势产业项目,促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将科技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升渔业经济发展水平。

辽东湾畔,日落时分,盘锦湿地上空飞翔的鸟儿,与红滩、碧海、蓝天绘就了一幅赏心悦目的风景,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名片。

乘势而上

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贡献力量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强调,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坚持寸海寸金,制定实施海洋功能区规划,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未来三年,盘锦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基于这一深刻认识,盘锦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度谋划海洋经济发展,组织召开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既体现了长远目光,也在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竞争中抢得了先机。

“对外开放合作,是盘锦市发展高质量海洋经济的必经途径。”国家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赵锦霞建议,在这项工作上,盘锦市重点可从打造区域性的港口物流枢纽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发展绿色石化与海洋装备制造尽快融入国内国际产业链、提升软实力打造海洋城市会客厅等多个方面着手,促进城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研讨会上,来自国家自然资源部北海局、省自然资源厅、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中国海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的专家,从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技术创新中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等方面提出策略和建议,从不同的角度论证分析盘锦市海洋经济发展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积极为盘锦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真知灼见,对于进一步明晰海洋经济最优发展路径、促进海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意义重大,为盘锦市经略好海洋这篇大文章提供了坚实支撑。

以向海发展为靶向,盘锦市今年8月出台了《盘锦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年均增速5%的奋斗目标。

结合自身海洋资源条件及特点,立足于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盘锦市在三年行动计划中确立了加快海洋产业发展、推进涉海项目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三大项9个方面工作,提出高质量打造“一圈一带一区”的海洋经济发展布局,明确牵头和共同责任单位,形成全域、全面、全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路线。

在加强措施保障基础上,盘锦市把海洋科技、教育、人才、文化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清单化推进落实,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到位、海洋产业合理布局、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向海发展,盘锦市将不断擦亮“国际湿地城市”“滨海生态旅游名城”名片,打造现代海洋渔业发展高地,建成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枢纽、辽东湾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推动形成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向着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城市的宏伟目标奋进。

当下盘锦域内,辽东湾蛤蜊岗原生优质海洋资源养护区等17个项目正有序推进;总投资50亿元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工程加快开展前期工作;油气田生产稳定,原油、天然气年产能分别达50余万吨、2000多万立方米……通过全力实施产业强海、科技兴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等举措,盘锦稳步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为辽宁建设海洋强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更加有力的支持。

风起辽东湾畔,潮涌渤海之滨。站在全省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节点上,盘锦市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乘风破浪,向海图强,以决战决胜姿态绘就振奋人心的崭新蓝图。

盘锦市海洋经济产业体系概览

盘锦是全国纬度最北的沿海城市,渔业资源、湿地资源、油气资源丰富。“十二五”以来,这里逐渐形成了以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油气、海洋生态旅游为主导的海洋经济产业体系。

海洋渔业

盘锦市拥有滩涂面积达392平方公里,是辽东湾渔业资源的重要繁殖场。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水域约20万公顷,鱼、虾、蟹资源蕴藏量占辽东湾蕴藏总量的70%。

在海洋渔业上,盘锦市重点推进辽河口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目前已完成投放人工渔礁9.13万空方,支持辽河口海域海洋牧场数字化改造,利用5G、北斗等数字化技术赋能海洋渔业提质增效发展。2022年,盘锦市海水产品产量5.6万吨,海洋渔业总产值实现14.2亿元。

《盘锦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通过大力发展绿色健康养殖,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体系,推动渔业与休闲旅游等产业紧密融合,打造绿色、生态、智慧化的现代海洋渔业发展高地。

海洋交通运输

“地区性重要港口”盘锦港,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最近的出海口,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作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枢纽,盘锦港坚持智慧、绿色发展方向,加快现代化港口建设,已形成陆域面积44.7平方公里、码头岸线35.6公里,规划水域面积412平方公里;规划布置泊位90个,通过能力达2.56亿吨。目前,港区已建成29个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万吨级拓宽型深水航道投入运行,另有8个5万吨级至30万吨级泊位正在建设中。

聚焦全国重要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建设,盘锦市在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加快盘锦港东、西作业区整合,提高港口资源配置使用效率,优化盘锦港口运输系统结构,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盘锦港后方集公路、铁路和水运为一体的多式联运枢纽建设,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等相关举措。到2025年,力争盘锦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6000万吨。

海洋油气

海洋油气和石油化工是盘锦市的优势和特色产业。

近年来,盘锦市持续加强辽东湾海域石油天然气基础地质调查,规划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230亿立方米,新增天然气动用地质储量77亿立方米。在此基础上,盘锦市切实加快勘探开发节奏,目前已新建石油产能4.5万吨、天然气产能6.18亿立方米,保障了资源的有效接替。

围绕国家“保障海洋油气增储上产”政策导向,盘锦市在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坚持科技创新,推进辽河储气库群等储能项目建设,推动临海石化产业绿色发展和集约高效布局;围绕石化领域头部企业,开展产业链培育提升行动,推动头部企业本地配套,提升乙烯、丙烯、碳四和芳烃四大化工产业链竞争力,培育形成若干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实现海洋油气业产值25亿元。

海洋生态旅游

盘锦市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芦苇荡,面积超过8万公顷。加之接连成片、形成规模的“天下奇观”红海滩,盘锦的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可谓得天独厚。

近年来,盘锦市充分发挥滨海湿地自然资源优势,谋划精品旅游线路,不断提升优质海洋旅游产品供给,有序规划开发了红海滩风景廊道、含章湖、金帛滩等滨海旅游目的地。同时,完善构建以红海滩为核心的海洋旅游产品体系为切入口,加强陆地旅游资源、湿地资源、温泉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与海洋旅游资源融合互促。

围绕国家“拓展海洋旅游产品,深入挖掘海洋海岛旅游资源,提升海岸海岛风貌”等政策导向,盘锦市在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高品质打造“中国最北海岸线”旅游品牌,依托“天下奇观红海滩”“渤海金滩蛤蜊岗”等地理奇观,建设国际化海洋生态旅游景区等相关举措。到2025年,力争盘锦市旅游接待人数实现年均增长25%以上,海洋旅游业总收入实现倍增。

本报记者 刘立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