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巍:专克难题的炼油“大拿”

本报记者 刘大毅

重整装置是石化企业促进化工生产多样性、规模化的关键设备。每当这类国内大型企业遇到相关技术问题时,首先会想到的“救星”往往是同一个人。他,就是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锦西石化分公司安全环保处处长杨振巍。

1997年,杨振巍来到锦西石化分公司工作。初来乍到,在施工现场,没多少任务的杨振巍总是早来晚走,忙上忙下。管线流程咋走?机泵位置在哪儿?反应器原理是啥?他从里到外弄个明白。他提出对装置伴热流程、再生注水系统进行改造,有效解决了重整装置蒸汽消耗过大问题。就这一手,引起了大家对他的关注。

2012年,杨振巍就任重整车间主任,5套生产装置的管理重任都压在了他肩上。2013年,在缺少技术支持的情况下,杨振巍主动请缨,承担起新改造的芳烃抽提装置开车任务,没出现一丝纰漏,为企业省下了高昂开车服务费。2015年,在他的协调和指挥下,120万吨/年汽油加氢深度脱硫装置进行国Ⅴ汽油产品升级改造,项目提前5天完成并且一次开车成功,创造了锦西石化装置建设和投产的历史。2016年,他带领员工拿下了5个改造项目和全面停工检修,还创造了没有一次临时停工的纪录。由于装置末期连续重整装置预处理单元换热器泄漏,处理泄漏点通常的方式需要将连续重整和航煤加氢两套装置进行停工处理,为了避免经济损失,他另辟蹊径, 最终将其创造的只停预处理单元的方案付诸实践,仅避免航煤加氢装置停工一项就为公司节省了600万元。

兄弟企业锦州石化6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开工期间,已是重整车间工艺员的杨振巍被邀请对其开工方案及操作规程等进行审查,并指导开工工作。凭着丰富经验,杨振巍先后解决一系列难题,使锦州石化重整装置一次开车成功。之后, 每当有国内的重整装置开车,都有他参与的身影。杨振巍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经常引起轰动,在中国石油重整系统年会上, 他的论文被当作范文公开讨论,受到业界一致好评。

锦西石化分公司精细管理年期间,杨振巍的高标准再次发挥作用,制定了降波动省成本的高标准工作目标, 摒弃原有只看结果的粗犷式管理,用精细化过程管理取而代之,在全年的优化过程中成绩斐然。通过降低各塔低温、节省燃料气消耗、调整塔顶回流、降低冷却负荷等一系列方法,重整装置的能耗从既定的69.3千克标油/吨下降至65.1千克标油/吨,为企业节省加工成本900余万元。不仅如此,他提出的降波动省成本措施落实后,车间机泵机械密封更换数量由56套降低至20套,节省检修配件费用160万元。他改进机组润滑油冬季加热方式,一年省下30桶压缩机油,节约成本20万元。正是因为他的高标准严要求,重整车间5套装置越开越好,尤其是连续重整装置,在第一个生产周期连续运行7年, 达到国际公认的最高水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