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田甜报道 “我们村制定‘一点带四区’产业化发展规划,去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3万多元,村集体固定资产突破1亿元,村民从低矮平房搬进高楼小区。”近日,在阜新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现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官营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庆年走上台,与其他村党组织书记一起比思路、晒成绩、谋振兴。
为激励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奋发有为、担当实干,阜新市委组织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为全市619个村党组织书记及包村干部搭擂台,登台比武亮相。
不念稿子、不讲空话套话,是“擂台比武”的基本要求。村党组织书记逐一登台,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集体经济,以现场演讲、PPT展示、微视频等形式,晒成绩、亮特色、谈发展,“评审团”逐一提问,即问即答,现场打分。在县区,围绕基层党建、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进行实地观摩,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市级,对县区代表进行综合考察、实地复核,评选“担当作为好支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这种形式非常好,是比拼,也是交流,既展示了本村的发展成绩,也学到其他村的先进经验。”阜新县大固本镇关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文华在“比武”中深有感触。
“比武”比什么、怎么比,是确保实效的关键所在。阜新市精心部署“方案审定、主题把关、活动形式”等工作,印发活动方案,聚焦全面振兴三年行动,确定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及乡村治理六大模块,对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赋分,并建立量化评分细则。
阜新市把擂台比武开展情况纳入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并选树60个示范样板村,推广“导师帮带制”,建立市级乡村振兴师资库,由示范村、典型村结对帮扶1个或多个较弱村党组织书记,点对点帮助提升“双带”能力,通过好村带弱村,推动晋位升级、共同致富。同时,结合擂台比武情况,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增强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造血功能,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绘就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精彩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