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变清流 乡村展新颜

本报记者刘家伟炎炎夏日,徜徉于鞍山市千山区大屯镇河东村,只见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处处河道水清岸绿,一幢幢农房错落有致……映入眼帘的这幅美丽宜居乡村画卷令人心旷神怡。“过去,村里的生活污水随意倾倒,苍蝇蚊子大量滋生不说,最受不了的就是那难闻的气味。

智慧养蜂 助农增收

智慧养蜂助农增收 辽宁日报 2023年08月10日 图①为公司员工在查看智慧养蜂设备。

打造全面振兴新突破“强引擎”

本报记者王卢莎文并摄核心提示今年年初以来,丹东市在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和有效投资上提速发力,以项目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投资结构持续调整优化,投资打造的发展“引擎”动力强劲。今年上半年,丹东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4.5亿元,增长23.7%,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

“法律明白人”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本报讯“我们这里民风淳朴,老百姓都不愿打官司,以前村里有些纠纷复杂微妙,村干部处理起来很困难。自从实施了‘党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调处化解矛盾的效率大大提高了,村民们都很信服。”丹东市振安区楼房镇楼房村党支部书记刘桂凤由衷地说。

举办全民健身展示活动

本报讯记者王卢莎报道8月8日是我国第十五个“全民健身日”,这一天,丹东市在市业余体校田径场举办了全民健身展示活动。丹东市健身广场舞协会抓住“全民健身日”这一契机,进一步带动更多群众加入全民健身的队伍。在此次活动中,丹东市健身广场舞协会组织729人共展示4个示范性内容。

巧手捏面人 指尖传非遗

丹东市少儿图书馆举办的为期5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于日前落下帷幕,非遗展示活动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中朝现场指导,让孩子们亲自动手,了解捏面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进行实践体验和互动交流。非遗展示让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同时,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图为王中朝现场指导孩子们捏面人。

上半年丹东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

本报讯记者王卢莎报道夏日的高温阻挡不住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江湾工业园智慧园区项目加快建设的步伐。该项目以“打造数字平台,全力推进企业上云”为着眼点,加速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向目标,将园区打造成数字化示范园区。这是丹东市工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

“星火·链网”(营口)骨干节点注册企业150户

本报讯营口市积极推进“星火·链网”骨干节点项目建设,企业通过数据上链,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全程追溯、难以篡改等特点,为工业互联网应用提供统一的对象标识机制、统一的身份认证机制和统一的价值交换机制,支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清风传家·城市领读人”经典诵读活动启动

本报讯记者佟利德报道近日,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师生开展“清风传家·城市领读人”经典诵读活动,让廉洁文化、清廉家风走进校园、走近师生,教育引导青年师生在品读清廉家风故事、感受廉洁自律精神中传承清廉家风,弘扬廉洁文化。

制定便利举措助力“东北制造”产品出口

本报讯近日,在大连海关所属鲅鱼圈海关的监管下,一批由鞍钢集团生产的新型50米钢轨顺利装船启运出口,运往印度尼西亚,用于印度尼西亚PTKAI铁路局铁路施工建造工作。
第243页/共428页 首页 上页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下页 末页